貝殼生活應用的演變 ─ 從貨幣時代到數位時代


貝殼是海洋之母賜的寶石,貝幣是最古老的貨幣之一,隨著時代的轉變,貝殼生活應用也有所不同,想知道貝殼生活應用如何演變嗎?今日,筆者蒐集相關資料~與讀者分享從貨幣時代到數位時代貝殼生活應用的演變。

貝殼是世界上第二大物種,估計約12萬種貝類,以軟體動物的分類來說,大致上分為八大綱門(腹足綱、雙殼綱、頭足綱、掘足綱、多殼綱、單板綱、溝腹綱、尾腔綱 ),其中的腹足綱是最大綱,大約有七萬五千多種貝種。而雙殼綱是僅次於腹足綱的1個綱,約有7500多種貝種,這兩種常被運用在人類的生活之中。

中國歷史有文字出現算起至今約有三千三百多年,貝殼在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運用與故事,筆者就從貝殼在不同時期的生活應用來分享貝殼所帶來的價值:

貨幣時期

黃寶螺俗名貨貝,是最常見的貝幣,種類廣泛應用於夏商西周時期。
圖片來源 / 海的故鄉原創工作室

貝殼做為貨幣應用,最早起源於三代以前,三代以前的中國版圖僅在北方,海岸並不產寶螺。南方的島嶼因為黑潮通過,因而盛產寶螺。因此有學者認為貝幣來自於南方。先秦時期,貝幣被廣泛使用於商品貿易中,商代中後期,隨著交換規模的擴大。海貝數量相對不足,因此仿製貝幣開始出現。而仿貝也有起冥幣作用,在多個商代晚期墓葬中都有大量仿貝和真貝同時出土。

Bronze cowries
海貝數量相對不足,因此仿製貝幣開始出現
圖片來源 / Wikimedia,By Zcm11

當時先民為了攜帶方便,貝幣多磨有穿孔,根據孔的大小可以分為小孔式、大孔式和磨貝式三類。小孔式孔徑多在2mm左右,主要流通於夏商時期;大孔式孔徑一般在3mm-8mm,流通於商代早期至西周中期;磨背式幾乎背部全部磨掉,流通於商代晚期到春秋早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貝幣退出貨幣市場,貝殼逐漸成為裝飾的角色。

Chinese shell money 16th 8th century BCE
中國貝幣,帶有穿孔海貝,拍攝於日本貨幣博物館
圖片來源 / Wikimedia,By PHGCOM

裝飾時期

貝殼工藝是最古老的技藝,早從兩河文明時期,先人就開始運用貝殼製成生活相關工藝,而當貝殼從貨幣主角變成裝飾的元素之後,貝殼裝飾品的運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

例如殷商時期,先民就運用貝殼作成蚌飾,作為馬車前的馬匹頭上所戴的裝飾;西周時期有運用螺鈿工藝進行貝殼鑲嵌的漆器;漢朝年代有運用鎏金工藝,將帶有斑點的寶螺鑲嵌密合,當作席鎮的鎏金鹿形銅鎮;而唐朝螺鈿工藝到達了相當成熟的地步,當時的螺鈿鏡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銅鏡」。後來傳到了清代,螺鈿運用在家具領域達到了高峰的時期,例如「彩漆螺鈿龍鴻福祥雲寶座」、「彩漆螺鈿龍福祥雲屏風」等漆器螺鈿家具;1930 至 1940 年間,螺鈿師傅隨著國民政府遷徙來台,由於當時大量的美國市場需求,造就臺灣螺鈿工藝的全盛時期。

黑漆嵌螺钿人物图盒
黑漆嵌螺鈿人物圖盒。宋-元早期。浙江省博物館藏。
資料來源 / wikimedia,三猎

Mother-of-pearl inlay plate with ladies
黑漆嵌螺鈿侍女盤-明江千里-蘇州博物館藏
資料來源 / wikimedia,风之清扬

臺灣最有名的螺鈿家具都出自新竹,螺鈿是新竹當地知名工藝,現在臺灣僅存的螺鈿工藝大師屈指可數,但都還在為了螺鈿工藝堅持的努力著。除了螺鈿工藝、還有貝雕工藝、貝拼工藝等,均被運用生活裝飾之中。而在藝術創作領域,也有很多貝殼藝術家流傳著貝殼創作的精彩故事。

澎湖貝殼藝術家趙培鑫利用貝殼材料創作「貝殼狗狗」,維妙維肖
攝影 / 黃柏齊

現代許多國際精品品牌像是Montblanc、Omega、Breguet、Hermes、BlancpainCartier、Luperla等品牌,都運用貝殼(例如珍珠母貝、鮑魚貝等)來做為精品元素之一,運用在鋼筆、腕表、珠寶的市場上;而海貝原創所經營的貝殼裝飾品趨向平民風,涵蓋文具禮品、居家裝飾、婚禮小物、流行飾品等領域。

海貝原創所經營的貝殼裝飾品趨向平民風,涵蓋文具禮品、居家裝飾、婚禮小物、流行飾品等領域。
圖片來源 / 海的故鄉原創工作室

體驗時期

貝殼手作體驗在20世紀DIY風潮中興起,當時許多靠海的觀光景點或貝殼店家皆提供如貝殼沙畫、貝殼果凍蠟燭、貝殼繪畫等手作體驗服務。而21世紀是體驗經濟的時代,許多手作體驗工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各地冒出,甚至成立體驗專櫃提升服務品質。近年在慢活與環保意識升高以及異業聯盟效應下,貝殼創意作體驗逐漸朝向多元化的服務。

海貝原創於戶外進行貝殼手作體驗課程
圖片來源 / 海貝原創‧文藝工作坊

例如蒔憶創意設計工坊就將貝殼元素運用在絹印體驗活動,利用舊物提倡環保,還可以廣泛的運用在衣服、紙張、布料等媒材;夢想部落館將貝殼元素融入桌遊設計,運用在桌遊體驗活動。


蒔憶創意設計工坊將貝殼元素運用在絹印體驗活動
圖片來源 / 蒔憶創意設計
夢想部落館將貝殼元素融入桌遊設計,運用在桌遊體驗活動
攝影 / 黃柏齊

例如桃園老貝殼休閒農場就結合農場體驗與貝殼DIY、雲林馬蹄蛤主題館就結合漁業體驗與貝殼DIY、澎湖在地業者澎湖貝樂爺也有潮間帶結合貝殼DIY體驗。海貝原創‧文藝工作坊也舉辦過結合不同類型的貝藝幸福講座:
《創意海貝鐘》是雙語共學的貝藝體驗、《菊島慢遊輕旅行》是海島科技旅行結合貝藝體驗、《聽貝殼在說話》是結合音樂與環保來認識貝殼。還有《禪繞海貝藝術》、《五行開運入門》、《居家財位財寶聚》等都是透過日常生活來接觸貝殼/貝藝體驗。
海貝原創‧文藝工作坊舉辦過結合不同類型的貝藝幸福講座,透過日常生活來接觸貝殼/貝藝體驗
圖片來源 / 海貝原創‧文藝工作坊

而隨著科技的進度,體驗的工具與方式也跟著趨勢改變。加上網路的普及,體驗的時間與空間也跟著趨勢改變。

數位時期

迎接數位時代,貝殼工藝也從實物走進虛擬世界,透過貝藝數位化之後,不僅可以典藏,還可以加值運用,十多年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台灣本土貝類數位典藏計畫」時,已將臺灣本土貝類進行數位典藏,並且建立台灣貝類資料庫供民眾查詢使用;澎湖知名在地私人貝殼博物館「蠔宅貝殼工作室」由許秉川先生所創,五十多年心血累積,三千多種貝殼珍藏,多數也已經數位化,並且成立官方網站供民眾瀏覽。

台灣本土貝類數位典藏計畫
圖片來源 / 翻拍官網

蠔宅貝殼工作室
圖片來源 / 翻拍官網

海貝原創從2013年起,開始將貝殼藝品數位化,除了進行商務運用外,還保存有最原始的拍攝原檔進行數位典藏之加值應用,除了將銷售商品上架於合作平台外,也鋪置於自家的文藝空間進行展售,透過O2O的新零售模式,線上線下互相串連,網路結合實體,提升品牌力。

海貝原創雲端生活館
海貝原創將貝殼藝品數位化後,將商品呈列於合作平台銷售。
圖片來源 / 海貝原創

海貝原創將貝殼數位化後,將圖像轉換成設計,並成立文創62館進行展售銷售
圖片來源 / 海貝原創

海貝原創將文創商品鋪置於自家的文藝空間進行展售
圖片來源 / 海貝原創‧文藝工作坊

海貝原創將蒔憶文創商品鋪置於自家的文藝空間進行展售
圖片來源 / 海貝原創‧文藝工作坊

2018年由文化部指導,大東山珊瑚寶石股份有限公司所執行的「澎湖新工藝文化復興計畫」,就運用3D掃描技術將貝殼元素建模,並建置「澎湖新工藝・文化復興 Crafts in PengHu」網站供設計師運用。

運用3D掃描技術將貝殼元素建模
圖片來源 / 澎湖新工藝文化復興計畫

建置「澎湖新工藝・文化復興 Crafts in PengHu」網站供設計師運用
圖片來源 / 翻拍官網
2017年是擴充實境元年,AR/VR/MR的應用讓貝殼的應用價值產生更多的想像空間。海貝原創‧文藝工作坊(海貝文藝)順應潮流導入相關應用,例如將原生產的獨家貝藝牌卡AR化、貝藝師群的AR介紹以及貝藝店家3D環景化等,未來在文藝工作坊內也會呈現多款數位實境的運用。海貝文藝期許成為貝藝文化的傳承者,透過同步非同步、虛實共學的方式,培育對於貝藝有興趣的人士,進而推廣貝殼手工藝與延續貝藝文化。
AR/VR/MR的應用讓貝殼的應用價值產生更多的想像空間(示意圖)
圖片來源 / 柏德文創科技

貝藝店家3D環景化
圖片來源 / 翻攝海的故鄉線上虛擬實境

海貝原創將原生產的獨家貝藝牌卡AR化
圖片來源 / 海貝原創‧文藝工作坊

例如筆者就運用Line成立「貝殼生活‧慢活人生」,透過群內功能傳遞資訊與課程分享、透過Evernote建立貝殼知識庫、透過Blog記錄與分享文章等,其實都有著貝殼運用於數位時代的足跡。

運用Line成立「貝殼生活‧慢活人生」,透過群內功能傳遞貝殼資訊、貝藝之美與課程分享
圖片來源 / 海的故鄉原創工作室

展望未來

隨著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的演進,貝殼生活運用的廣度與深度將越來越多元,加上生物科技與醫療科技的進步,貝殼生醫科技的成長與運用也會越來越廣泛,還有新媒材的研發與替代,也將使貝殼的運用價值有所提升。相信在數位時代,貝殼生活運用價值會更加精彩。

相關文章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貝殼傳說
【參考連結】
歡迎成為齊.博客Line@之友
齊.博客為您搭起貝殼文創學習的橋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淺談貝殼保養

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 ─ 古代貨幣寶螺

不可不知的貝殼收藏知識 ─ 貝殼的處理與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