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7的文章

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 ─ 貝殼之王硨磲

圖片
硨磲在東西方皆被視為海洋珍寶,西方將硨磲、珍珠、珊瑚、琥珀譽為四大有機寶石,而東方將硨磲與金、銀、琉璃、瑪瑙、珍珠、琥珀一起被尊為佛教七寶。為什麼硨磲皆被東西方視為珍寶並且熱捧呢?主要是由於硨磲的文化、健康、觀賞等因素而決定了它的價值。今天筆者透過 形態特徵、文化價值、健康價值、真品硨磲質料、偽造大觀園、真假硨磲鑑別 六個部分與大家一起共學 形態特徵 圖片來源 / Pixabay 硨磲隸屬硨磲亞科,硨磲亞科(學名:Tridacninae)是軟體動物門雙殼綱之下的一個巨型的海洋動物物種分類。生活在印度洋溫暖水域的珊瑚礁中,許多種類和甲藻類共生。 它主要的特徵包含有: 貝殼大而厚重,略呈三角形,直徑可達近2米。 殼面有高壟,壟上有重疊的鱗片,一般有4-6個褶皺。 殼頂彎曲,鋸齒狀殼緣。 殼外面通常白色或淺黃色,內面白色。 外套膜緣呈黃、綠、青、紫等鮮艷的色彩,極美麗。 文化價值 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因外殼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狀之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 漢朝將硨磲列為天家至寶,西漢第一位《尚書》的講者伏勝就著《尚書大傳》,記載為了救贖周文王,散宜生將硨磲獻於紂王。 西漢淮南王劉安等編著古籍《淮南子.覽冥訓》更言及硨磲產的「隋侯之珠」,「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從魏文帝《車渠椀賦》始,古籍《嶺外代答》、《諸蕃志》、《夢溪筆談》、《葛氏印譜序》等皆言及硨磲「海物有車渠」「質如白玉」「為環佩諸玩物」。王粲和賦曰:「光清朗以內曜,澤溫潤而外津」「雜玄黃以為質,似乾坤之未分。兼五德之上美,超眾寶而絕倫。」 明清更有規制,使得硨磲遂成權貴官員覲見之朝飾。如清朝六品官員之頂戴、二品官員穿戴之朝珠。 健康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硨磲具有鎮心、安神之功效。醫學研究證明,硨磲可以防止老化,增強免疫力。 經過科學儀器分析,硨磲含有碳酸鈣、殼角蛋白、胺基酸與許多微量要素等成份,人體在配戴過

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 ─ 世界四大名螺

圖片
美麗的貝殼種類眾多,您知道哪些貝殼出自名門嗎?您知道世界四大名螺是哪四種嗎?今天,筆者帶您進入貝殼世界,輕鬆認識世界四大名螺唷~ 世界四大名螺屬珍貴海螺,具有相當高的觀賞性的收藏價值。以下筆者就用四字訣「鳳櫻冠萬」來介紹: 鳳 ─ 鳳尾螺 圖片來源 / 海的故鄉原創工作室 (一)名螺家世 就是大法螺、法螺,屬法螺科,也稱海神法螺,海南民間俗稱鳳尾螺。 螺塔高而尖,高度低於總殼高的一半,螺頂常缺損。每層寬大的體層常有兩條明顯的縱脹肋。體層上的螺肋光滑、寬大而且低平,其間有較深的螺溝及少數細肋。縫合線深刻,各螺層在縫合線下的螺肋常呈波狀並有皺紋。 前水管溝寬大而短,沿螺軸壁有折褶。殼表為乳白色,有深褐色斑紋和新月形斑紋。殼口橙褐色,外唇齒間有白色溝槽。軸齒白色,齒間為深褐色。可作號角。 鳳尾螺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日本南部、大洋洲。 (二)名螺典故 在古代,不但部族和軍隊用螺號作為號角,寺院和廟宇的僧道也用此作為布道昭示的法器。因螺聲宏大勇猛而遠聞,喻佛法儀節隆盛,廣被大眾,且能降魔,故稱「法螺」。 (三)宗教寓意 其雄壯而神氣的外觀是力量的象徵,據說能驅魔辟邪、保佑平安,海民和山民常用來作號角驅魔,在藏傳佛教中被視為重要法器,倍受尊崇。 古代的人們相信大法螺具有法力,在佛教中信奉為法物。有詩云:“寺觀堂前響法螺,驅魔避邪保平安”、“吹之則渚滅神歡喜,旦聞之渚滅罪障”。大法螺在佛教中為佛之法音的標幟,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四)價值排行 鳳尾螺因其獨特的外型和酷似孔雀尾羽的漂亮花紋和稀少的數量而位居四大名螺之首。 櫻 ─ 鸚鵡螺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名螺家世 鸚鵡螺基本上屬於底棲動物,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岩石

不可不知的貝殼數位化知識 ─ 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知多少

圖片
在貝殼數位化作業中,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是執行數位化工作重要的最後一哩路。想知道何謂後設資料,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的關係嗎?今日筆者即將帶大家輕鬆進入後設資料的世界~ 本文將分別針對 何謂後設資料、 後設資料參考規範以及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三個部分與大家分享: 何謂後設資料(Metadata) 關於什麼是後設資料,我們可以從基本定義、常用中譯詞、用途與目的這三個方面來了解: (一)基本定義 Metadata的基本定義出自OCLC(國際圖書館電腦中心)與NCSA(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所主辦的「Metadata Workshop」研討會中。會中將Metadata定義為「描述資料的資料」(Data about data)。 (二)常用中譯詞 Metadata的常用中譯詞主要有元資料、元數據、超資料、詮釋資料及後設資料這五種,在數位典藏領域則採用「後設資料」一詞。 (三)用途與目的 後設資料用來描述每個數位典藏品的內涵與特徵,以便數位典藏品能夠在數位化環境或系統中,達到有效率且精確的檢索、呈現與管理。並能順利和其它單位進行資源的互通與共享。 後設資料是一組結構化與標準化的背景資料,主要包括描述性、結構性與管理性等三大類型: 1) 描述性 ─ 描述了用於發現與辨別意義的資源。它可以包括如標題、摘要、作者和關鍵字等元素。 2) 結構性 ─ 有關於資料容器的元資料,指示如何整理其中複合的物件。例如頁面依甚麼排序方式組成章節。 3) 管理性 ─ 用於管理資源的資訊,例如資料產生的時間和方式、檔案種類和其它技術資訊,以及誰有權限存取它。 學術研究上將後設資料的規劃與實施視為數位典藏工程中最基礎的資訊建設工作。 後設資料參考規範 由於後設資料欄位規劃方向,主要是以建立通用、標準化及符合國際標準之資料庫系統為目標,因此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中,成立了「數位典藏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負責有關後設資料方面的推動與規劃 。 根據中央研究院後設資料工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