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 ─ 漁村美食鐘螺
生活於淺海的鐘螺,是漁村特色美食,除了成為美味佳餚之外,部分種類的鐘螺還會製造成鈕扣、裝飾品及工藝品材料。鐘螺在世界各大洋都有分佈,全世界大約有800餘種。今天,筆者蒐集相關資料,與讀者分享關於鐘螺的哪些事。 基本資料 學名:Trochidae 簡介: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原始腹足目的一個科。貝殼多呈圓錐形、蝸牛形、耳形、陀螺形不等,從非常細小到很大的海螺都有。生活於淺海的珊瑚礁、岩石底。 分布:世界各大洋都有鐘螺的分佈,從潮間帶至超過1000m的深海均可發現。 形態特徵 鐘螺科的大部分種類的貝殼殼型為圓錐形。殼口內面有強烈的珍珠光澤。口蓋為多旋性的角質。 鐘螺較翁戎螺進化,在軟體上鐘螺的名鰓退化,呼吸時海水從左側進入,經過左鰓,從身體右側排出。 貝殼面上通常有顆粒狀或網狀雕刻,殼緣不呈稜狀突起,殼口內無一順著螺軸生長的溝。 生活習性 生活於淺海的珊瑚礁、岩石底。 主要刮食岩石上的藻類,但也有少數種類會啃食腔腸動物。 鐘螺簡介 目前臺灣有出現的鐘螺科記錄計37屬106種,其中以臍孔黑鐘螺、黑鐘螺、白鐘螺、銀塔鐘螺及馬蹄鐘螺等,較具食用經濟價值。 扭鐘螺 圖片來源 / By G.W. Tryon 學名:Monodonta perplexa(Pilsbry, 1889) 分布:日本、南韓、大陸沿海、香港、台灣及澎湖海域產,棲息於潮間帶岩礁。 貝殼殼型為圓錐形。殼表光滑,黑褐色,常具灰白色的條紋色斑。在滑層上方及殼唇內側有明顯綠色條紋。殼口內面有強烈的真珠光澤。口蓋為多旋性的角質。 黑鐘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