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貝殼傳說 ─ 貝灰留下的文化痕跡
貝灰是貝殼高溫分解後的產物,由於不同的地區,所使用的貝殼也不一樣,用途也不一樣。從先民時期,對於貝灰的運用早有記載,沿至今時,人們仍然使用貝灰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甚至環保產業,而蘭嶼達悟族則保有非常完整的貝灰製作文化。今天,筆者蒐集相關資料,與讀者分享關於貝灰留下的文化痕跡。 貝灰使用原料 五爪貝 圖片來源 / Pixabay 中文名:硨磲貝 學名:Tridacninae(Lamarck, 1819) 英文名:Giant clam 廣泛分布於印度洋與太平洋溫暖水域的珊瑚礁中,許多種類和甲藻類共生。 角岩螺 圖片來源 / By Philippe Bourjon 中文名:牡蠣 學名:Mancinella tuberosa(Roeding, 1798) 英文名:Humped Rock Shell 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低潮線以下。 牡蠣 圖片來源 / David.Monniaux 中文名:牡蠣 學名:Ostreidae(Rafinesque, 1815) 牡蠣,又稱蠔(粵語地區)、蚵仔(閩南語地區),別稱海蠣子、蠣黃、蠔白、青蚵、牡蛤、蠣蛤、硴等,泛指所有屬於牡蠣目牡蠣總科的雙殼綱軟體動物。 在中醫藥方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