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4的文章

文化之旅:2014.07.26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圖片
旅行日期:20140706 旅行地點: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原為羅東林場舊址,自大正12年(1923)年起即為太平山林場之製材、貯木作業場所及營林辦公廳舍,為見證太平山林業發展的重要產業文化地景。   太平山早期以擁有珍貴的原始檜木著名,林務局於2003年規劃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以低密度發展及原樣保存進行修建,收藏並展示太平山林業設施與文物,為林木產業保留了珍貴的遺蹟。   2010年更因區內獨特林業地景風貌經文建會評定為宜蘭縣文化景觀潛力點,2012年宜蘭縣政府依據文資法以「羅東林場」舊稱指定登錄為文化景觀。 竹林車站 a photo by bochi_huang on Flickr. 辦公廳舍街景 a photo by bochi_huang on Flickr.   太平山林場開發初期,採用管流運材方式,在民國5年至12年間,運用蘭陽溪的溪流,沿途建設堤堰、水閘調整水量,引導木頭由土場經過30公里水流放流到宜蘭員山貯木池。隨著民國13年平地運材森林鐵道「五分車」完工後,當時的營林所宜蘭出張所也跟著遷移至羅東,成為羅東出張所,從民國13年開始,就利用小火車從土場開始來運送木材,經過濁水、牛鬥、清水、天送埤、三星、二萬五、大洲、歪仔歪最後至竹林共十個車站,因此貯木池就正式改在羅東,一直到民國71年伐木結束。   貯木池多為貯放高貴木材,防止端裂割裂和蟲菌孳生,同時濕潤木材在施行胴割(大剖)時因材質較為柔軟而不傷刀刃,可提高作業效率,濕潤木材切割時亦不會因乾燥木材纖維走向不同而造成劈裂或撕裂等損傷。 運材蒸汽火車頭展示區 a photo by bochi_huang on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