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貝殼數位化知識 ─ 第一次數位貝殼就上手



有貝友問柏齊,想將收藏的貝殼進行數位化卻又不知道如何著手,應該怎麼辦呢?今天,筆者就來跟大家談談貝殼數位化的相關基本定義與數位化的工作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何謂貝類標本

一般貝類標本之定義應包含軟體動物之齒舌、內臟器官、基因序列及貝殼等各類組織與貝殼標本,在學術上,以上都會被記錄與研究。但是針對我們收藏貝殼的貝友來說,本篇所談的「貝類標本數位化」,主要以貝殼藏品的數位化為主。

何謂數位化

數位化(digitization)是將資訊轉換成數位格式的過程。若從媒介轉換的角度來解釋,數位化就是將原有媒介轉變成電腦可以判讀的訊息呈現。以貝殼數位化來說,就是讓貝殼轉變成電腦可以判讀的影像訊息呈現。

為何要數位化

數位化資訊使得貝殼藏品更容易保存、使用與共享。例如,實體的貝殼藏品只能被有到過實體位置(如貝殼博物館/貝殼標本館)的人使用,但是如果貝殼藏品被數位化後,它就可以透過數位裝置與網際網路被全世界的人所使用。而有些海報、DM、出版品的貝殼元素,也是因為數位化後得以被再次運用。

為何要數位典藏化

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係指將有保存價值之實體或非實體資料,透過數位化方式,並加上後設資料(Metadata)的描述,以數位檔案的形式儲存。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為「資料的詮釋」,檔案除了儲存以外,必須加上檔案本身的內容、背景、屬性等介紹,為儲存的檔案增添更多背景資訊,也真正達到典藏的目的。典藏化則是希望能有效將典藏資料與電腦技術科際整合,做永久性的典藏與延續,透過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傳送世界各地,以達到資源共建共享。

貝殼藏品數位化工作

貝殼藏品數位化工作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項:

  • 前置作業 ─ 開始數位化之前,還有許多事項 需要事前準備, 因為一旦開始作業後,變動可說是牽一髮動全身。 因此「前置作業」 主要為即將執行數位化的作業作全盤規劃,即依物件的特性選取適當的數位化方式、訂定檔案規格、命名原則、 人力的編制與任務分配、標本清點與整理、時程的規劃與檢核點等。這個階段的細節越是條列化跟表格化,越能輕鬆掌過數位化的品質與進度。
  • 數位化作業 ─ 則是說明數位化的步驟,利用數位相機、立體顯微鏡進行平面拍攝以及3D環物攝影技術拍攝貝殼藏品的數位影像等過程。這個階段,對器材設備的使用與設定、維護都需要非常注意與熟練。一旦開始執行,設定值與現場環境,都會影響數位化的品質。 尤其大量與長時間的數位化工作, 更是要隨時注意設備狀況的穩定度與耗材的更新汰換,有時鏡頭出現的微粒子或是灰塵,都會造成數位化品質的降低。 若交由後製去修,產生的成本更是一個額外的成本。
  • 後設資料的建立 ─  如果人員配置寬鬆的話, 建議這部分與「前置作業」、「數物化作業」兩工作同步進行,這部份是整個數位化作業的最後重頭戲,為貝殼標本建立後設資料後,可以讓更多的人檢索搜尋,以及資料交換。不同的物件在數位典藏的領域裡都有特定的後設資料格式與規範。所以在做貝殼典藏時,建議遵循既有標準,方可事半功倍。完整的欄位資料,可讓貝殼典藏未來的使用更加便利。這個階段,需要注意輸入資料的正確性與字元符號,多人建檔時,需有建檔規範或作業準則。 否則最後需要資料校正時,會花更多時間與人力成本。
圖片來源: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總結

綜合以上分享,若貝友們只是想將收藏的貝殼數位化自行留念或簡單運用,作業流程就單純許多。若想將收藏的貝殼典藏化加以文創加值運用,作業流程就相對嚴謹複雜。希望今日分享可以對於貝殼數位典藏有興趣的初學者帶來微薄的幫助。歡迎投入貝殼數位典藏的行列中,盡情享受貝殼生活。

相關文章


【參考連結】
歡迎成為齊.博客Line@之友
齊.博客為您搭起貝殼文創學習的橋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不可不知的貝殼收藏知識 ─ 貝殼的處理與存放

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 ─ 古代貨幣寶螺

這些貝殼你一定要認識 ─ 貝殼之王硨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