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之旅:2014.09.14 基隆八斗子輕旅行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9月 14, 2014 清爽宜人的夏末秋初,與老友一同出遊基隆八斗子,品嘗清涼可口的芒果雪花冰。 2014.09.14 八斗子漁港 IMAX 3D 海洋劇場外景 芒果雪花冰 八斗子漁港 IMAX 3D 海洋劇場外景 芒果雪花冰 【參考連結】 八斗子漁港八斗子漁港位於臺灣基隆市中正區的八斗子,是一座多功能的漁港,也是臺灣北部最大的漁港。 IMAX 3D 海洋劇場海洋劇場建築外型設計構想來自「海洋」與「洋流」,屋頂是特殊的波浪造型,外牆則是利用抿石子施工手法,營造出一片片魚鱗的感覺。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不可不知的貝殼數位化知識 ─ 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知多少 9月 03, 2017 在貝殼數位化作業中,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是執行數位化工作重要的最後一哩路。想知道何謂後設資料,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的關係嗎?今日筆者即將帶大家輕鬆進入後設資料的世界~ 本文將分別針對 何謂後設資料、 後設資料參考規範以及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三個部分與大家分享: 何謂後設資料(Metadata) 關於什麼是後設資料,我們可以從基本定義、常用中譯詞、用途與目的這三個方面來了解: (一)基本定義 Metadata的基本定義出自OCLC(國際圖書館電腦中心)與NCSA(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所主辦的「Metadata Workshop」研討會中。會中將Metadata定義為「描述資料的資料」(Data about data)。 (二)常用中譯詞 Metadata的常用中譯詞主要有元資料、元數據、超資料、詮釋資料及後設資料這五種,在數位典藏領域則採用「後設資料」一詞。 (三)用途與目的 後設資料用來描述每個數位典藏品的內涵與特徵,以便數位典藏品能夠在數位化環境或系統中,達到有效率且精確的檢索、呈現與管理。並能順利和其它單位進行資源的互通與共享。 後設資料是一組結構化與標準化的背景資料,主要包括描述性、結構性與管理性等三大類型: 1) 描述性 ─ 描述了用於發現與辨別意義的資源。它可以包括如標題、摘要、作者和關鍵字等元素。 2) 結構性 ─ 有關於資料容器的元資料,指示如何整理其中複合的物件。例如頁面依甚麼排序方式組成章節。 3) 管理性 ─ 用於管理資源的資訊,例如資料產生的時間和方式、檔案種類和其它技術資訊,以及誰有權限存取它。 學術研究上將後設資料的規劃與實施視為數位典藏工程中最基礎的資訊建設工作。 後設資料參考規範 由於後設資料欄位規劃方向,主要是以建立通用、標準化及符合國際標準之資料庫系統為目標,因此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中,成立了「數位典藏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負責有關後設資料方面的推動與規劃 。 根據中央研究院後設資料工作組 閱讀完整內容
不可不知的貝殼數位化知識 ─ 數位化設備關鍵解密 8月 12, 2017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使有精美的貝殼藏品,擁有深厚的貝殼知識,若缺少數位化的設備,在貝殼數位化的大道上,如陷泥沼,寸步難行。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能順利完成數位化工作,當然需要有良好的設備作為基礎。而設備與成本將是執行數位化工作最重要的考量。今天,筆者就來與大家分享數位化設備的種類,教大家輕鬆評估數位化設備唷~。 數位化設備與工具 依照拍攝貝殼藏品的大小,我們可以選擇適合的數位化設備,以下分別為各位介紹拍攝器材、輔助器材、微拍攝器材、電腦設備以及需要的應用軟體: (一)拍攝器材 拍攝器材包含數位相機以及鏡頭,數位相機對於大於0.5公分以上的貝殼藏品相當適用。而設備的選擇建議在預算可容許的情況下選擇最能呈現精細影像以及最高典藏規格的數位相機,為後續影像加值運用來做準備。鏡頭的選擇,則要考量到影像呈現的銳利度以及變形等問題,建議採用標準焦段的鏡頭(又稱Kit鏡)即可。而對於較小的貝殼藏品可考慮使用微距鏡頭或近攝鏡片以取得更細緻的影像。 (二)輔助器材 拍攝時需要輔助器材,通常包含翻拍架、三角架、攝影燈具及背景布幕等。這些輔助器材皆可透過比價網站快速找得合適的商品。 (1) 翻拍架 翻拍架的架構一般可分為相機架、光源架、翻拍平台,市面販售翻拍架的價格依據材質和功能性的差別,價格從數千元到萬元不等,建議可根據使用需求多比較來添購。 》相機架 ─ 提供拍攝距離調整及維持相機與被攝物的平行 》光源架 ─ 提供光源架設與照射角度調整功能 》翻拍平台 ─ 被攝物的擺放平台 (2) 三角架 選擇三腳架基本考量是腳架要比所支撐的物件重才安全,由於三腳架主要功用在於降低拍攝時相機的搖晃與震動,因此腳架選擇越重越堅固的越好,以確保在拍攝作業中不會因為相機的震動而影響到拍攝的品質。另外,腳架雲台的功能性也是考量的重點之一,因為腳架雲台能提供不同角度的拍攝功能,而貝殼藏品拍攝作業需要針對貝殼藏品進行仰角與俯角的拍攝,工作人員只要調整到設定的角度,就能完成拍攝。 (3) 攝影燈具 攝影棚燈具主要可分為熱持續光和冷光燈兩種類別,選擇上建議採用冷光燈,因為冷光燈較傳統鎢絲燈省電且不會產生高溫,除了能降低拍攝環境的悶熱感外,還可降低高溫對典藏品的損害。 (4) 背景布幕 背景布幕選擇建議準備灰、黑、白三種顏色,拍攝時可針對貝殼藏品顏色的不 閱讀完整內容
不可不知的貝殼收藏知識 ─ 貝殼的處理與存放 7月 16, 2017 各位貝殼收藏新手們~您開始自己採集貝殼了嗎?作為貝殼收藏者來說,如何處理貝殼活體,以及處理後的存放與日常保養,是非常重要的,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因為這些都關係到所收藏貝殼的質量和壽命唷~筆者分享「去、洗、收、養」四字訣,教大家輕鬆處理貝殼與後續保養唷 ~ 那麼,「去」、「洗」、「收」、「養」代表的又是什麼呢?「去」就是【去】肉、「洗」就是清【洗】、「收」就是【收】藏、「養」就是日常【養】護,以下分四個部分與大家做為分享。 去肉 當我們採集活貝時,通常是還沒死亡或者剛死亡不久,一般來說,貝類離開水後不久就會死亡。但要順利將肉取出卻不容易,這裡筆者介紹常用三種方法來處理去肉工序: 自然腐敗法 ─ 這是最土法煉鋼的方法,將採回的貝殼裝在塑料袋裡,擱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任其腐爛,通常2~3個月的時間就可以,但此法容易發生異味,封存不善也會導致生蛆。 冷凍法 ─將採回的貝殼裝於塑料袋/空盒裡,放在冰箱的急凍櫃,待2~3天之後將其取出自然解凍,再利用挑針將貝肉取出。切記不可急凍太久,否則會使貝肉太硬無法取出,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那些個體不大,殼身較薄,殼面對酸鹼敏感的貝殼。 熱煮法 ─ 將活貝放在鍋裡加熱,水開後約兩分鐘即可撈起,再過冷水冷卻。切記不要等水開後再放貝殼,那樣貝殼會突然遇熱猛然收縮,反而取不出肉來了。煮太久也不行,因為肉煮老後也很難取出。注意,這種方法不適合表面光滑色彩華麗的貝殼,因為加熱令光澤消失色彩黯然。 清洗 清洗貝殼主要為了去掉殼皮,將附著物清除,使貝殼潔淨,然而,不同的貝殼清洗的方法會因狀況而有所不同。 本體比較乾淨的貝殼,如寶螺、穀米螺、榧螺,雙殼貝等,只要表面光潔的,只需用清水將表面的污垢以及殼內沖洗乾淨即可。之後,最好能再用純凈水泡洗,若沒有,就要再洗好後馬上用乾布擦乾貝殼,才能較好保護光澤。(因為自來水裡含有氯,容易使貝殼表面產生白霧或水印) 針對有殼皮或是附著物較多的貝殼,就要先使用漂白水浸泡,大約二十分鐘左右觀察是否乾淨,再用溫水泡浸十分鐘,最後過清水涼乾。通常漂白水裡的成份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如果在漂白水裡泡浸時間過長,則會損傷貝殼的色澤。 如果遇到比較頑固的污垢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